管理的目的是什麽?我的理解就是追求企業的產品附加值。怎麽追求,絕不是臨時抓,兩頭湊,產品要有規劃、工作要有條理、生產要做計劃。沒有這些,不要再講管理,因為不存在管理。
治大國如烹小鮮,絲絲入扣才是正理,想在前、執行在後,才不會臨時抓瞎,東拚西湊。在這裏咱們也僅是提出管理意識和意義,希望我的同事和同行或跨行的大夥們勿噴。
今天要說的就是現場管理,老生常談的話,爛大街了都。都知道向管理要效益,但僅停留在口頭的居多,真正能執行的企業,尤其是小規模企業,真是少之又少。
什麽叫現場?顧名思義,現場就包含兩個因素、“現”和“場”。
"現"即是現在,現時的意思。強調時效性。
“場”便是場地,地點的意思。強調地方性。
那麽“現”跟“場”結合在一起,就是具有時效性的特定地方。
對於製造業來說,生產車間就是現場。
生產車間普遍存在三種情況。
1.忙亂:表麵上大家都看起來很忙,其實做的事情都是無用功、做的都是多餘的事情。
2.盲目:由於太忙,人們總是機械性的做事。效率提不高,沒有工作方向。往往是要說一步才做一步。
3.迷茫:長時間的盲目工作導致人們思想麻木,意識迷茫。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麽。所以經常出錯。
生產車間最關注的就是產量。要想提高產量就要解決問題。首先我們得分析情況、發現問題,然後采取措施再解決問題從而提高產量。畢竟生產車間的功能就是輸出產品,所以要想輸出更多的產品必須提高產量。
要想提高現場的輸出,那麽就要有良好的管理。現場管理的核心要素:4M1E
人員(Man):數量,崗位,技能,資格等
機器(Machine):檢查,驗收,保養,維護,
校準材料(Material):納期,品質,
成本方法(Method):生產流程,工藝,作業技術,
操作標準環境(Environment):5S,安全的作業環境
現場的質量管理尤其重要,我們要避免失誤保證良品率。首先把一些不合理的工序取消,盡量減少人工的工序。其次就是把整個生產流程作業簡單化,每轉工序的時候進行一次檢查。隻有不斷的排查才能保證良品率。最重要的還是要把質量意識灌輸在員工身上,隻要每個員工都具備有質量意識,現場管理就會變得非常輕鬆。
其次就是現場的成本管理。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法,就是控製資源的損耗。
現場的質量管理其實也是成本的管理。優化工作流程,合理安排人手,不斷的提高產量。這無一不是控製成本的必要因素。
生產活動的6條原則:
1.作業的好壞由後工程的評價來決定。(後工程就是客戶)
2.年計劃、月計劃、每日、每小時按計劃生產----生產計劃的保證
3.徹底排除浪費。
4.作業的標準化。(有標準作業書,作業基準書,不是標準化。標準化是作出規定,遵守而且改善這個規定,不停地進行改善---遵守---再改善的活動才可稱為標準化)
5.有附加價值的工作。(管理的目的是謀求更大的附加價值(利潤))
6.積極應對變化。
以上便是部分現場的精益管理內容。